桂林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41人已点评  查看地图

恭城瑶族自治县简介

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,桂林市东南部,距桂林市区108公里,东临钟山、富川和湖南江永,南接平乐,西靠阳朔,北与灌阳、灵川接壤。全县辖63镇,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,总人口27.7万人。境内居住着瑶、汉、壮、蒙等12个民族,其中瑶族人口14.42万,占全县总人口的52%。恭城东、西、北三面环山,中间为河谷草地、丘陵交错地带。境内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峰318个,银殿山为全县最高峰,其主峰海拔1885米。恭城河(茶江)纵贯全县,支流纵横密布。县内气候温和,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19.7摄氏度,年均降雨量1438毫米。恭城自然资源丰富,平地丘陵主产粮、果、蔗。土特产品有驰名中外的“恭城月柿”、碰柑、沙田柚、槟榔芋、香菇、红瓜子、黄笋、黄片糖等。矿藏有钨、锡、铌、铅、锌、锰、铁、铜、花岗岩、大理石等。水能蕴藏量11万千瓦,可开发利用的有6.31千瓦。

隋大业十四年(公元618年),萧铣起兵巴陵,居粤境,称梁帝,置桂州(桂林),始建茶城县。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改名恭城县,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。19902月,国务院批准撤消恭城县,成立恭城瑶族自治县。恭城瑶族自治县成立后,历届县委、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,带领全县人民奋发图强,励精图治、大力发展以养殖为龙头,以沼气为纽带,以种植为重点的“三位一体”的生态农业,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,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1999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.33亿元。粮食总产量13.28万吨,水果总产量24.64万吨.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750万元。

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,总面积214902平方公里,山地占4871%,丘陵台地占2291%,平地占2714%,水面及其它占124%;全县总人口278万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374万人。恭城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,瑶族人口142万人,占5073%。恭城河(茶江河)纵贯县境。气候温和,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年平均气温197℃,年平均降雨量1437毫米,年均无霜期319天。

恭城全县森林面积227万亩,1994年经自治区林业厅验收后定为灭荒达标县,全县杉、松、杂木贮藏量大。平地丘陵盛产粮、蔗、水果、土特产品,其中有驰名中外的“恭城月柿”、槟榔芋、沙田柚、香菇、红瓜子、黄片糖等。矿产资源丰富,有储量丰富的钨、锡、钽、铌、铅、锌、锰、铁、铜、花岗岩、大理石等,其中铅锌矿蕴藏量居广西第二,花岗岩藏量达25亿立方米。

恭城文化源远流长,文物古迹甚多,古建筑有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孔庙、武庙、周渭祠、湖南会馆,还有分布于莲花、巨塘一带的晋代古墓群。

十几年来,恭城重视抓以“养殖为重点、种植为龙头、沼气为纽带”的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,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被自治区党委归纳为“恭城模式”在全区推广。到1999年底,全县建有沼气池达413万座,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0%,90%以上的农户使用省柴灶。利用沼气做燃料和使用省柴灶,全县每年可节约烧柴12万吨,相当于少砍伐林木25万亩,节能经济效益在2500万元以上。森林覆盖率从“七五”期末的542%提高到7084%。全县水果面积25万亩,总产量达25万吨,水果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%,人均有果面积、人均水果产量、人均水果收入三项指标在全区排列第一。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组委会授予“中国月柿之乡”、“中国椪柑之乡”称号;当年被评为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,1997年广西生态农业现场会在恭城召开,在全区推广恭城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。

恭城县文化、教育、卫生、科技事业有长足发展,“两基”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,高考中考成绩连年名列区、地(市)前茅,村村有大学生。

桂林旅游:
桂林市旅游 灌阳县旅游 荔浦县旅游 阳朔县旅游 兴安旅游 永福县旅游 资源县旅游 全州县旅游 平乐县旅游 灵川县旅游 临桂县旅游 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 恭城瑶族自治县旅游